新闻主题 |
柴油发电机排放仪器测试前校准检查 |
摘要:柴油发电机废气成分的测量主要包括对废气中氮氧化物(NOx),一氧化碳(CO),二氧化碳(CO2),碳氢化合物(HC)和氧(O2)的测量,适用的测量原理分别是化学发光法(CLD测量NOx)、不分光红外分析(NDIR测量CO和CO2)、加热式氢火焰离子化分析(HFID测量HC)和顺磁分析法(PMD测量O2)。依照法规要求完成柴油发电机废气成分测量时,仪器装配应先经校准,并用标准气体检查校准曲线,以保证测量结果的正确性,而当排气取样时应使用相同的气体流量。因而完成对测试仪器的校准检查是测试前的必要工作。
尾气排放检测仪 |
一、实验要求
根据GB17691-2001《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》、《MARPOL73/78防污染公约》附则VI“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”和中国船级社(CCS)“船用柴油发电机氮氧化物排放试验及检验指南”的规定,另参考了ISO 8178规范完成测试仪器的曲线校准。本实验通过对测试仪器的校准,使学生熟悉排放测量前相关准备工作,了解测试对象及测试要求,熟悉气体排放测量原理。校准结束后制定各分析单元的校正曲线并提交校准报告。
二、实验所用设备与仪器
发动机废气分析仪(MEXA-1500D)、气体分配器(GAS DIVIDER700)、臭氧发生器、连接气管和接头、各种工作气体(包括纯净空气;高纯氧浓度99.999%;高纯氮浓度99.999%;氢气浓度40%载气为氦气)、各种标准气体(NOx浓度1600~2000ppm;CO-CO2浓度分别为800~1000ppm,15~16%;C3H8浓度1400~1660ppm)。
三、实验步骤
(1)实验前排放测试仪要充分预热,预热至少2小时;检查仪器各显示温度正常,加热部分191 OC,冷凝部分5OC
(2)针对单一测试单元,用连接管及接头连接标准气体、气体分配气和稀释用纯净气体到测量单元进气入口;
(3)校准仪器零位和满刻度;
(4)调节气体分配器刻度,提供测试单元不同浓度的气体,分别读数并记录;
(5)更换测试单元,通入相应气体完成各测量单元测试;
(5)接通干燥纯净气体对测量仪器管路和气体分配器进行清洗;
(7)整理试验室,以备下次测量。
四、实验数据的整理
1、分析仪校准曲线应通过至少5个尽可能间隔均匀的校准点(不包括零)来制定,最高名义浓度应大于或等于满刻度的90%;
2、校准曲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,如果所得到的多项式次数大于3,校准点(包括零)的数目应至少等于多项式次数加2;
3、校准曲线与每个校准点的名义值的差异应不超过±2%,并在零位时应不超过满刻度的±1%;
4、根据校准曲线与每个校准点可以验证校准进行的正确性。分析仪的不同特性参数应予指出,特别是:
(1)测量范围;
(2)灵敏度;
(3)进行校准的日期。
5、低于满刻度的15%的校准:
(1)分析仪的校准曲线应通过至少10个间隔开的校准点(不包括零)来制定,使得50%的校准点在满刻度的10%以下;
(2)校准曲线应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。校准曲线与每个校准点的名义值的差异不超过±4%,且在零位时不超过满刻度的±1%。
五、试验结果
柴油机NOx排放是柴油发动机污染物中最具潜在污染性的主要污染物之一,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污染物之一。柴油机NOx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柴油机NOx排放限制的关键技术。本文通过对康明斯某型柴油发电机实验研究,系统地分析了影响NOx排放的机械因素(机械动力系统、燃料系统、进口压力和燃烧过程),以及控制NOx排放的气体处理技术(SCR催化剂和NOx储存催化剂)。
实验研究表明,机械动力系统对柴油机NOx排放具有显著影响。特别是空气流量、空气燃料比、进气源温度、排气涡轮增压压力和凝结温度对NOx排放影响显著。燃料系统对NOx排放的影响体现在燃油喷射时间、喷射量和喷射角度的精确控制上,进口压力和燃烧过程对NOx排放的影响体现在进口空气抽吸和燃烧过程控制上。因此,要降低柴油机NOx排放,需要从机械动力系统、燃料系统和进口压力和燃烧过程控制等多方面入手,提高机械动力系统和燃料系统性能,实现规范控制。
此外,实验结果表明,气体处理技术对NOx排放具有重要影响。SCR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Ox氧化性能,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浓度;NOx储存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Ox脱硝能力,可以提高脱硝效率,同时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量。因此,适当使用双重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柴油机NOx排放性能。
----------------
以上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新闻,特此声明!
若有违反相关法律或者侵犯版权,请通知我们!
温馨提示:未经我方许可,请勿随意转载信息!
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有关柴油发电机组技术数据与产品资料,请电话联系销售宣传部门或访问我们官网:https://www.11fdj.com
- 上一篇:柴油滤清器内部结构与位置图
- 下一篇: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分类、工作原理及调节方式